战列舰作为海战核心单位,具有高火力和厚装甲的特性,但存在机动性差、射程受限等弱点。针对战列舰的战术需围绕其特性展开,重点包括兵种克制、射程压制、模块破坏及战场环境利用。合理搭配驱逐舰、潜艇或航空母舰,结合地形与科技加成,可有效削弱其战场统治力。
战列舰的主要威胁来自其远程火炮,因此优先削弱其射程优势是关键。研发火炮射程削弱科技或装备雷达干扰模块能直接限制其攻击范围。利用驱逐舰的高机动性贴近战列舰,触发近战模式可规避其远程火力。潜艇则能通过潜行避开战列舰的正面炮火,从水下发动鱼雷攻击,注意反潜舰艇的掩护。
战场地形对战列舰的发挥有显著影响。狭窄海域或岛屿群会限制其转向空间,迫使它进入伏击圈。可预设空军编队或岸基炮兵,在其进入射程后集中火力。若战列舰已装备射程增强模块,则需通过远程打击模式优先摧毁其舰桥或动力系统,降低其作战效率。
科技树中的穿甲弹研发和舰体结构分析能提升对战列舰的伤害效率。指挥官技能选择上,优先配备精准打击或火力覆盖类技能,配合侦查单位提供视野支援。若敌方战列舰已组成编队,需分阶段瓦解其护航力量,避免正面冲突。后期战斗中,战列舰常作为军团战的核心单位,需协同盟友实施多线牵制。通过佯攻吸引其火力,再以航母舰载机或导弹舰集中打击。若资源充足,可建造同级战列舰进行对抗,注意资源分配与建造周期的平衡。